新闻8点见,多一点洞见。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,眺望更大的世界。
写作业、写剧本、敲代码、和你谈心……最近,如果你还没有和ChatGPT对话,可能就落伍了。那么全世界都在热议的ChatGPT到底是什么?它又能做什么呢?

ChatGPT,是美国“OpenAI(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)”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,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。它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,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,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,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。
报告显示,2023年1月末,ChatGPT便获得1亿月活用户,此时据ChatGPT发行仅过去两个月。而TikTok(抖音国际版)达到1亿用户用时9个月,Instagram(照片墙)则花了两年半的时间。
ChatGPT的迅速普及使得很多人担心自己将被AI抢走工作。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副教授希迈·赫奇在早前接受《纽约邮报》采访时曾指出,新闻、高等教育、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有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。
但依照历史经验来看,尽管每一次技术革新会消灭一些职业,但同时也会催生出新职业。据此,记者询问ChatGPT,ChatGPT列出了10个答案,比如语言模型工程师、人工智能顾问、语言技术销售代表、聊天机器人产品经理等。阅读全文>>>

除了ChatGPT,AIGC未来还能帮我们做什么?
目前AIGC已经悄然影响多个领域。在国外一些AI应用已经可以实现撰写博客文章、社交媒体帖子、营销电子邮件等,支持超过25种语言,还可以自动生成视频、法律文书、写故事。AIGC细分场景众多,跨模态生成也成为关注重点。同时,不同于之前AI的分析功能,AIGC可对不同模态元素进行二次拆解组合,改变内容生产逻辑及形式,和其他AI系统或数据库进行联动,实现内容的高度个性化以及高频优化。
ChatGPT的火爆让AIGC成为2023年首个风口,投资机构纷纷看好ChatGPT和AIGC赛道的商业前景。AIGC应用规模快速扩增,预计2030年AIGC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人民币。2023年人工智能从学术研究逐渐走向产业化,商业与AI技术的融合形成互为支点的发展格局,进入产业规模商用期。人工智能技术将不断地对AI数字商业的各个领域进行渗透。
根据Gartner《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》报告,生成式AI仍处于萌芽期,但其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空间吸引大量资本和技术投入,预计将在2-5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。 AIGC 有潜力产生数万亿元的经济价值,至2025年,中国生成式AI商业应用规模将至2070亿元。阅读专题>>>
今天,小编手机上依然在时不时地弹出有关土耳其强震的消息,灾后“黄金72小时”已经过去,但按照以往的搜救经验,震后7天至9天左右仍会有幸存者被救出来。截至2月9日,强震已导致土耳其和叙利亚2万多人遇难。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的6400多名人员奔赴灾区开展救援。中国救援力量继续开展行动,从废墟中救出多名幸存者。

在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土耳其政府向对该国派出救援队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中国、英国、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表示感谢。根据土耳其官方统计,截至9日,有11万救援人员参与搜救行动,超过160架次飞机、22艘轮船运送救援物资。
当地时间2月8日凌晨,中国救援队一行82人乘坐国航包机飞行8000多公里,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。随后,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南部受灾较为严重的哈塔伊地区,立即展开搜救。
当地时间9日凌晨,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队通力合作,从一栋8层倒塌房屋废墟中成功营救出一名孕妇。下午4点多,又有一名女性被成功救出。这名女性被救出时,已过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。当日晚间,中国救援队成功救出第三名被困人员。此时,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超过80个小时。
来自浙江的社会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队先遣队在当地时间9日成功救出一名男子和一名儿童,二人已紧急送医。9日下午,公羊救援队联合土耳其陆军城搜队在一处民房,成功救援一户家庭,其中包含2名成人和3个孩子。
截至北京时间2月9日16时,蓝天救援队100余人分成7个小队共搜救面积3000余平方米(建筑物/废墟20处)。当地时间9日13时,救援人员在作业点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在废墟下2米处,有疑似活体生命迹象,目前正在全力搜救。
此外,来自香港特区搜救队已于当地时间9日中午抵达土耳其。搜救队由59人组成,任务携带的救援工具重约8吨,包括生命探测器、混凝土切割工具,以及队员的日常必需品等。
2月9日凌晨,由十人组成的中国志愿救援联队奔赴土耳其。该团队由多家国内志愿救援协会联合组成,成员经验丰富。携带了生命探测仪等设备及1.5吨左右急需药品,团队预计在震区开展10天左右救援工作。
继6名先遣队员出发后,2月9日下午,深圳公益救援队再派出17名队员赶赴土耳其救灾。深圳公益救援队已成立后方指挥中心,约30名志愿者24小时值班,为前方提供不间断工作保障。后续还将有两组支援小队约20人前往土耳其,救援将持续8到10天。
应叙利亚使馆和叙利亚红新月会的特别请求,2月9日上午,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地震灾区提供的首批5000人份的医疗物资从北京启运。该批物资由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(999)医疗专用机承运。阅读全文>>>
徐纪周执导的电视剧《狂飙》有多火?电视、视频网站、短视频平台都在播放,甚至在刚刚过去的春运期间,也有不少人拿着手机一路追剧到不能自拔。剧中的人性复杂、命运曲折、剧情反转,都是观众热议的话题。

徐纪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,这个故事让老百姓爱看最重要,我觉得个人表达和它本身的政治意义,相对还是达到平衡的,在现在的环境之下,这非常的难能可贵。有好多高知和体制内的朋友特别喜欢,这个是超出我预期的。因为这是中国最苛刻的观众,或者说是最难争取到的观众。很多平时不怎么看国剧的观众,他们那么喜欢这个戏,这个是让我特别欣慰和自豪的。
好的故事就是元素越丰富越好。除了宏大的主题,我们还有很多商业元素,包括大家也看到了好多喜剧元素,这些市井民生、风土人情,我一直努力地在戏里想把质感做出来。
徐纪周说,其实每个戏我都拼尽全力,但是我觉得这事是尽人事安天命。我其实现在长舒一口气是因为我第一次导的剧叫《刑警队城市之光》,那个戏我觉得遗憾特别多,票房、口碑都不太好。就这个事让我心里一直堵着,我觉得到现在《狂飙》各方面反应都不错,算是把当时堵着的那口气出了,老天给了我机会让我重新再证明一下自己。
对于徐纪周来说,这个故事是他上学时候就想好的。在这部剧里,个体命运和社会变迁,在二十年的岁月里紧紧交缠。而现实生活中,徐纪周也坦言,从行业里的新人到拍出这样一部作品,二十多年来,自己最后也变成了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
对于高启盛的扮演者苏小玎,徐纪周说,他父母都是警察,双警家庭。一些社会上黑、灰色的东西他也间接有过接触。所以当时写高启盛的时候,我想的就是苏小玎来演。你平时看他特别乖,但一到戏里头,包括他在舞台上的爆发力特别强,我一直觉得他内心是个火山,压抑着自己的欲望。
为了高启盛,苏小玎进组前特意研究了犯罪心理学。他给高启盛分了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戴的眼镜都是符合他当下状态的。还有高启盛的每一次挨打,他和张颂文都会反复探讨。对于人物充分的准备,不但让苏小玎塑造的高启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,更让他经受住了张颂文每天的“灵魂拷问”。
张颂文的灵魂拷问主要源自他对塑造角色的习惯,“颂文老师每一场戏几乎都会即兴发挥,然后我必须接住,再抛回去。我俩经常把0.2的戏份,演成2.0的。”苏小玎既享受有这样的对手戏演员,可以激发自己创作的欲望和空间,又特别感谢导演,给了他们自由的空间和严谨的把控。
此外,苏小玎还借鉴了不少影视作品,比如杰昆·菲尼克斯主演的电影《小丑》,苏小玎觉得高启盛和小丑有异曲同工之处,都是随着受挫一点点发生着改变。“眼神、抿嘴一笑,我觉得都需要。”而对于这些展现高启盛特点的微表情拿捏,苏小玎觉得还要感谢剧中所有对手戏演员,用力过猛就会显得浮夸,用力不到就失去了效果。
随着《狂飙》的热播,更多人看到了苏小玎这个演员,他也期待自己未来能有更多挑战不同角色的机会。高启盛的成功可能会让他在一段时间内被打上“反派专业户”的标签,苏小玎表示会有担心,但这也是对自己的挑战,未来不排斥再演“反派”,会一直憋着“那股劲”,认真对待角色和作品的那股劲。